中标政联(北京)标准化技术院 注册
中标政联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起草 标准立项 标准参编 标准宣贯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电联产数智化安全规范实施:重构能源产业安全与效率新范式

热电联产数智化安全规范实施:重构能源产业安全与效率新范式

来源:中标政联
发布日期:2025-08-09
关键词:热电联产,数智化安全规范,预测性维护,能效提升,双碳目标
2025 年 8 月由陕投电力运营、鲁泰热电等企业参编的《热电联产项目生产及数智化安全规范》(T/CIEP 0201-2025)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热电联产行业迈入 “数智化 + 安全” 双轮驱动的新纪元。该标准覆盖燃煤、垃圾焚烧等多类型生产场景,通过构建 “状态监测 + 预测性维护” 模式,推动系统能效提升 8%-12%,为 “双碳” 目标提供技术支撑,成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里程碑。

一、技术革新:构建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

热电联产作为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模式,传统运行依赖人工经验,存在参数波动大、设备故障响应滞后等痛点。此次发布的规范首次建立 “智能设备层 - 监控层 - 管理层” 三层架构,通过工业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振动等 500 + 关键参数,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设备健康状态精准评估。例如,陕投电力运营开发的预测性维护系统,可提前 72 小时预警锅炉管道裂纹等隐蔽隐患,使非计划停机次数减少 67%。


在安全防控方面,规范要求部署 “AI 视觉 + 毫米波雷达” 融合监测系统,对高温高压设备实现 360 度无死角监控。浙江南浔区热电企业通过该技术,将安全阀老化、焊缝裂纹等隐患检出率提升至 98%,处置时效从 7 天压缩至 3 天。这种 “实时感知 - 智能诊断 - 自动处置” 的闭环机制,彻底改变了传统 “事后维修” 模式,构建起主动防御型安全体系。

二、应用突破:数智化重塑生产运营逻辑

规范的实施催生了一批标杆性应用场景:


  1. 化工园区智慧供热:河南东大化学引入 ADMC 智能调控系统,实现锅炉、汽轮机等 18 个关键回路全自动化控制,主汽压力波动控制在 ±0.2MPa,NOx 排放浓度稳定在 38mg/m³ 以下,氨水消耗降低 25%,年增效超 100 万元。
  2. 工业园区能源协同:浦潭热能通过动态矩阵控制技术,将管网压力波动从 ±0.03MPa 压缩至 ±0.015MPa,汽机主控投用率达 99.7%,煤质突变时 300 秒内完成策略调整,能效提升 1.17%。
  3. 循环经济示范:富春环保在江苏热电项目中部署外挂 APC 系统,单炉日均操作频次从 2092 次降至 50 次以下,人工干预减少 97%,NOx 排放降低 20%,为循环流化床机组改造提供范本。


这些实践表明,数智化改造不仅提升效率,更通过数据驱动实现 “安全、环保、经济” 多目标协同优化。

三、行业影响:标准化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

该规范的实施具有双重战略意义:


  1. 技术标准国际化:规范中 “状态监测 + 预测性维护” 模式对标欧盟工业 4.0 标准,氦星光联等企业通过核心模组自研化率 65% 的垂直供应链,推动国产设备在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35%。
  2. 产业生态重构:从传感器、边缘计算到云端平台,规范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链。大唐肇庆热电通过 5G 专网部署,设备数据采集成本降低 40%,同时实现河台光伏无人值守,年节省运维费用 200 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规范与《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国家标准形成协同效应。例如,富春环保通过数智化改造,使机组煤耗降至 302 克标准煤 / 千瓦时以下,提前达成 2030 年行业目标。这种 “标准集群” 效应,正加速能源产业向高效低碳转型。

四、未来展望:开启能源数智化 2.0 时代

随着规范的全面落地,热电联产行业将向三个方向深化发展:


  1. 技术融合深化:5G RedCap、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将融入系统,如虹洋热电计划 2026 年实现全流程无人值守,通过 AI 视觉识别仪表读数误差率低于 0.5%。
  2. 多能协同升级:规范鼓励与光伏、储能等分布式能源集成。大唐惠州博罗燃气热电项目通过智慧调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 173 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清洁热源。
  3. 标准国际化拓展:广西阳朔攀岩协会牵头的跨国团体标准立项经验表明,我国正从标准跟随者向制定者转变,未来将推动热电联产数智化规范纳入东盟能源合作框架。


站在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热电联产数智化安全规范》的实施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我国以标准化手段重塑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重要实践。当工业互联网与热电生产深度融合,一幅 “安全可控、高效低碳、智慧协同” 的能源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为实现 “双碳” 目标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