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政联(北京)标准化技术院 注册
中标政联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起草 标准立项 标准参编 标准宣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全球数字经济标准动态:技术革新与治理重构并行

全球数字经济标准动态:技术革新与治理重构并行

来源:中标政联
发布日期:2025-07-08
关键词:数字经济标准,人工智能伦理,跨境数据流动,量子通信,物联网安全
2025 年上半年,全球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制定迎来密集突破期,人工智能伦理、5G 通信、量子技术、跨境数据流动等关键领域的标准动态,正重塑全球数字治理格局。在 7 月 3 日开幕的 2025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中国与国际组织、企业共同发布多项重磅标准,标志着全球数字经济从 “技术竞争” 迈向 “规则协同” 的新阶段。

一、AI 伦理与云安全:标准框架引领产业合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 2025 年正式发布《AI 代码生成伦理标准》,强制要求 AI 生成代码包含训练数据溯源信息。该标准首次将数据合规性纳入技术规范,要求企业构建合法训练库,剔除 GPL/AGPL 等传染性协议代码,并通过实时检测模块防止侵权。与此同时,中国信通院在云智算安全论坛上推出《人工智能物料清单数据格式要求》,明确 AI 模型训练数据的可追溯性标准,推动形成 “数据来源可查、模型风险可控” 的治理闭环。


全球首个针对消费级物联网设备的强制性安全法规 —— 澳大利亚《网络安全(智能设备安全标准)规则 2025》正式生效,要求设备制造商禁止使用通用默认密码,建立 7×24 小时漏洞响应机制,并标注至少 5 年的安全更新支持期。这一标准超越欧盟 EN 303 645 规范,推动全球物联网安全准入门槛大幅提升。

二、通信技术标准:5G 与量子通信双轮驱动

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 5G-Advanced R18 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支持手机直连卫星,解决偏远地区通信难题。中国联通联合华为完成 10Gbps 峰值速率测试,标志着 5G-A 技术步入万兆时代,为 XR、全息通信等沉浸式应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与此同时,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基于传输层密码协议的量子保密通信应用设备技术规范》,推动量子通信设备在金融、政务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在量子随机数生成领域,中国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通用要求》正式实施,规范了具备 “自检验” 特性的量子随机数设备技术参数,为密码学、金融交易等场景提供安全基石。

三、跨境数据流动:技术创新破解监管困局

面对欧盟 GDPR、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重合规压力,跨境电商巨头 Temu 与 Shein 创新应用联邦学习与多方安全计算(MPC)技术,实现 “数据可用不可见”。例如,Temu 在巴西市场通过联邦学习优化库存预测模型,分拣准确率提升 23% 的同时满足数据本地化要求;Shein 采用 MPC 技术实现跨境支付风控,数据调用效率提升 40% 且零解密风险。


欧盟《数据治理法案》(DGA)与中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形成监管共振,推动企业采用区块链 + 同态加密技术构建跨境贸易信任链。某跨境物流平台通过将报关单、原产地证明等文件上链,清关时效从 72 小时缩短至 8 小时,同时满足数据主权可验证要求。

四、数字身份认证:分布式架构重构信任体系

万维网联盟(W3C)主导的分布式数字身份(DID)标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用户身份自主可控。例如,某跨国企业员工入职时可通过 DID 整合学历、工作经历等凭证,验证效率提升 70%,同时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中国信通院联合产业链成立 “云上大模型安全推进方阵”,发布《TSM 可信研发运营安全能力水位图报告》,推动 AI 研发流程标准化。


澳大利亚新规要求智能设备销售时需提供包含 12 项要素的电子声明文件,推动供应链采用硬件级可信执行环境(TEE)和区块链溯源技术。这一举措与欧盟 ETSI、美国 NIST 启动互认谈判,或催生全球统一的物联网安全认证体系。

五、挑战与展望:技术自主与全球共治平衡

尽管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全球数字经济仍面临 “技术孤岛” 与 “监管碎片化” 挑战。例如,欧盟《数字服务法案》(DSA)与美国各州数据法在算法透明度要求上存在冲突,导致企业需为不同市场定制 API 接口,开发成本增加 30%。专家建议,可借鉴联合国数字治理委员会推动的《全球数据流动基本准则》,建立 “技术标准互认 + 争议解决机制” 的多边治理框架。


2025 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持续推动 “标准输出” 与 “技术引进” 双向互动,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形成 “中国方案” 与 “国际标准” 的良性对接。随着数字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标准的协同创新将成为破解全球数字治理困局的关键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