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政联(北京)标准化技术院 注册
中标政联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起草 标准立项 标准参编 标准宣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全球直流用电侧标准化倡议发布 开启能源转型协同新范式

全球直流用电侧标准化倡议发布 开启能源转型协同新范式

来源:中标政联
发布日期:2025-07-11
关键词:全球直流用电侧标准化倡议,青岛倡议,低压直流产业,国际标准体系,绿色转型
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的关键节点,《全球直流用电侧电压等级标准化与协同创新的青岛倡议》于 2025 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平行分会正式发布。这一由 69 家国内外政产学研用单位共同发起的倡议,标志着全球直流用电侧标准化进程迈出实质性步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构建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倡议核心:构建开放协同的全球直流生态

本次大会以 “新型能源与直流多元应用标准化” 为主题,吸引了 300 余位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参会。倡议明确提出四大核心任务:一是共建国际标准体系,针对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家居等场景制定统一的直流电压等级标准,消除跨境技术壁垒;二是打造检测认证互认机制,通过建立全球统一的直流产品认证规则,降低企业国际贸易成本;三是组建直流用电侧标准化创新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同步迭代;四是建立‘标准 - 创新 - 产业’融合示范,在青岛等地开展低压直流配电、光储直柔系统等场景化应用试点。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同步发布的《中国低压直流产业和技术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 年中国低压直流市场规模已达 1850 亿元,新能源业务占比超 50%,数据中心、充电设施等领域增速显著。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颖指出,直流技术因其高效适配特性,将成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标准化则是破解技术碎片化、提升系统稳定性的核心抓手。

二、国际协同:中德标准对接与全球互认突破

作为倡议的重要实践,大会现场启动了《新型能源系统下直流终端用能产品标准、检测、认证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并发布首批 “中德 DC100” 直流应用中方案例,涵盖工业微电网、智慧园区等场景。中国中检副总经理孙玉友表示,中国将通过深化与德国开放直流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中国直流标准与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则互融互通,助力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升级。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正在制定的 IEC 60364-8-82 标准补充附件,将专门针对直流系统与分布式能源互联提出技术规范,这与中国倡议形成有效呼应。“这标志着中国在直流标准化领域已从跟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张建华表示,通过标准协同,中国有望在 2030 年前形成覆盖 80% 以上直流应用场景的国际标准体系。

三、产业落地: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应用

在青岛北岸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 115kWp 钙钛矿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现场,直流侧装机容量达 115kWp,年发电量超 300 万 kWh,投资回收期较传统晶硅项目缩短 15%。这一全省首个钙钛矿多场景融合项目,正是 “标准 - 创新 - 产业” 融合示范的缩影。海尔智家副总裁宋玉军介绍,通过制定直流家电接口标准,海尔已实现全屋智能设备能效提升 25%,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路径。


政策层面,山东省近期出台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明确,对直流微电网、光储直柔等示范项目给予 0.2 元 / W 补贴,并豁免 “光伏用地” 审批限制。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杰表示,青岛将依托国家级标准创新基地,打造全球首个直流技术标准验证平台,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支持。

四、未来图景:标准化驱动能源革命

当前,全球低压直流配电市场正以年均 16.7% 的速度扩张,预计 2025 年规模将突破 220 亿美元。此次青岛倡议的发布,不仅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制度保障,更推动技术创新从 “单点突破” 转向 “体系化攻关”。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所言,通过建立分时分区电碳因子核算机制,直流系统可精准匹配绿电消纳需求,助力实现 “双碳” 目标。


随着 “中德 DC100” 等示范项目的落地,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推进,中国有望在 2030 年前形成覆盖发电、配电、用能全链条的直流标准体系,带动全球能源效率提升 10% 以上。这场由标准化引领的能源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电力版图,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