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政联(北京)标准化技术院 注册
中标政联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起草 标准立项 标准参编 标准宣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我国发布肿瘤治疗领域首个国家级指南 构建规范化诊疗新体系

我国发布肿瘤治疗领域首个国家级指南 构建规范化诊疗新体系

来源:中标政联
发布日期:2025-07-14
关键词: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规范化诊疗,人工智能,国产创新药,精准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2025 版》,这是我国首个覆盖肿瘤全生命周期的国家级诊疗指南,标志着我国肿瘤防治从 “经验医学” 向 “循证医学” 的重大跨越。该指南整合 53 个瘤种的诊疗规范与 60 项核心技术,首次将中国原创研究证据占比提升至 40%,为全球肿瘤防治提供 “中国方案”。

一、政策突破:填补国家级指南空白

此次发布的指南由国家卫健委委托中国抗癌协会组织 1.3 万余名专家历时三年完成,覆盖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种及罕见肿瘤,首次系统提出 “防 - 筛 - 诊 - 治 - 康” 全链条管理模式。例如,针对我国高发的食管癌,指南明确将内镜筛查年龄提前至 40 岁,并推荐 “碘染色 + 指示性活检” 的精准诊断方案,使早期诊断率提升 37%。在治疗领域,指南首次将国产原研药物纳入一线推荐,如 PD-1 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使患者 5 年生存率提高 12%。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沈洪兵指出,该指南的发布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肿瘤诊疗 “标准分散、资源不均” 的问题。截至 2025 年 6 月,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率已从 2020 年的 68% 提升至 82%,但基层医疗机构仍存在 30% 的诊疗偏差。指南通过 “中央 - 省 - 市 - 县” 四级培训体系,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实现全国 14 万家医疗机构全覆盖。

二、技术创新: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治疗

指南首次将 AI 辅助决策系统纳入临床路径。例如,CSCO AI Pro 系统通过分析 8 亿女性乳腺健康数据,可自动生成个性化筛查方案,使乳腺癌早诊率提升 25%。在治疗环节,该系统整合 10 万例真实世界数据,可实时预警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风险,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从 18% 降至 5%。此外,指南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诊疗数据存证,患者可通过 “健康中国” APP 全程追溯治疗记录,有效防范过度医疗。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强调,指南的 “整合医学” 理念突破传统专科壁垒。例如,针对晚期肝癌患者,指南推荐 “介入治疗 + 免疫治疗 + 靶向治疗” 的多学科联合方案,使中位生存期从 10.2 个月延长至 19.8 个月,创全球同类患者最佳疗效。

三、国际影响:中国标准引领全球实践

该指南与 WHO《癌症综合控制指南》形成深度呼应,在鼻咽癌、食管癌等中国特色癌种的诊疗规范上实现国际领先。例如,针对鼻咽癌的 “诱导化疗 + 同期放化疗 + 免疫治疗” 方案,使局部晚期患者 5 年生存率从 58% 提升至 76%,相关技术已被纳入国际权威指南 NCCN 2025 版。在药物研发领域,指南推荐的 HER2 低表达乳腺癌治疗方案(T-DXd 单药)使我国患者中位生存期较欧美数据延长 3.2 个月,推动国际临床试验标准更新。


国际抗癌联盟(UICC)主席 Cary Adams 评价称,中国指南的发布 “改写了全球肿瘤防治规则”。目前,指南已被翻译成英、俄、西班牙语,在 “一带一路” 沿线 37 个国家推广应用,使跨境医疗纠纷减少 40%。

四、未来路径:构建智慧化防治生态

根据《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我国将在 2030 年前建成 “筛查 - 诊断 - 治疗 - 康复” 全链条数字化平台。下一步重点工作包括:


  1. 技术下沉:在县域医院推广 “5G+AI” 远程病理诊断系统,使基层误诊率从 22% 降至 5% 以下;
  2. 药物可及:将指南推荐的 32 种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预计 2025 年可减轻患者负担超 200 亿元;
  3. 数据互通:建立国家级肿瘤大数据中心,整合全国 1.2 亿份病例数据,为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正如指南编写组组长徐兵河院士所言,“这不仅是一本诊疗手册,更是中国肿瘤防治从‘跟跑’到‘领跑’的里程碑”。随着指南的落地实施,我国肿瘤患者 5 年生存率有望从目前的 40.5% 提升至 2030 年的 46.6%,惠及全球 1/3 的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