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政联(北京)标准化技术院 注册
中标政联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起草 标准立项 标准参编 标准宣贯
首页 > 新闻资讯 > 低空经济标准化加速推进 中国引领全球新赛道规则重构

低空经济标准化加速推进 中国引领全球新赛道规则重构

来源:中标政联
发布日期:2025-08-22
关键词:低空经济,标准化,适航认证,国际合作,eVTOL
2025 年以来,我国低空经济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速,从适航认证体系到国际标准话语权,从技术规范统一到应用场景落地,正以 “标准先行” 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下,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从 “概念培育” 迈向 “规模化发展”,为全球低空经济治理提供 “中国范式”。

一、顶层设计筑牢产业根基

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为低空经济标准化提供根本保障。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全国 31 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制定《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明确到 2030 年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地方层面创新实践频出: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低空经济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构建覆盖基础通用、航空器平台、飞行保障等五大领域的标准框架,23 项地方标准获批立项,填补无人机数据接入和互通等领域空白;深圳市组建首个城市级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导制定《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国际标准 ISO 15964,打破欧美技术垄断。

二、核心标准突破技术瓶颈

适航认证体系成为标准化攻坚重点。2025 年 7 月 22 日,峰飞航空 V2000CG 凯瑞鸥获颁全球首张吨级以上 eVTOL “适航三证”(TC、PC、AC),其最大商载 400 公斤、航程 200 公里的技术指标通过严格验证,标志着我国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适航标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该标准要求飞行器集成动态活体检测、量子加密传输等安全技术,误识率降至 0.00001%,为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提供可靠保障。


基础设施标准同步完善。7 月 9 日实施的《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首次规范低空起降点气象监测设备的兼容性与数据互通性,推动全国 300 个城市 5G-A 网络部署与低空导航系统融合。苏州建设的全国无人机执照与识别模组工作组,已实现无人机数据接入效率提升 40%,飞行审批流程缩短至 2 小时。

三、国际合作重塑治理规则

我国正以 “标准出海” 推动全球低空经济治理体系变革。IEEE 国际标准委员会批准成立低空感知分委员会,由北京大学晏磊教授担任主席,主导制定氢能源无人机框架标准 P1958,计划在 2026 年覆盖 6 亿人口的东盟数字身份互认框架。时的科技与阿联酋签署 350 架 eVTOL 采购协议,同步推动适航审定路径与监管机制对接,为中东地区构建新一代城市空中交通网络提供 “中国方案”。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我国主导的《无人驾驶 eVTOL 安全要求》等 12 项标准进入投票阶段,瑞典哥德堡、新加坡等国家主动申请采用我国无人机适航认证规则。麦肯锡预测,到 2030 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3000 亿美元,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每提升 10%,可带动产业链价值增长 1500 亿元。

四、产业协同激活应用场景

标准化驱动低空经济从 “技术验证” 转向 “商业闭环”。峰飞航空 V2000CG 凯瑞鸥交付后,首批订单将用于长三角地区生鲜冷链运输,物流成本降低 25%,碳排放减少 60%;苏州诺菲纳米主导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标准,推动国产材料在无人机光伏电池领域的应用,使续航时间延长 30%。


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千机科技 2000 架无人机编队在巴黎奥运艺术庆典的成功表演,验证了 “标准 + 文化” 的创新模式;深圳试点的 “低空 + 应急” 救援系统,通过统一的飞行数据接口实现消防、医疗资源实时调度,响应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

五、未来展望:从标准输出到生态引领

随着 8 月贵阳数博会数据标准化活动召开,低空经济标准化将向 “数字治理” 深化。我国计划在杭州亚运会期间试点 “多模态生物识别 + 区块链” 数字身份系统,推动低空飞行器跨境飞行身份互认。到 2027 年,苏州、深圳等地将建成覆盖低空导航、能源补给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预计带动全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 1.5 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