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6 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合规管理体系 有效性评价指南》(ISO 37302:2025)。这项由中国专家牵头、20 余个国家共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首次构建了全球统一的合规管理体系评价框架,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从 "纸面合规" 走向 "实质有效" 的权威路径,标志着全球合规治理进入标准化、量化评估的新阶段。
作为 ISO 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的重要配套标准,ISO 3、37302 填补了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国际空白。标准确立了风险导向、动态适配、全员参与等核心原则,围绕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实施、绩效评价等 7 大要素,设计了包含 67 项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主导提出的 "合规成熟度分级模型" 被纳入核心内容,该模型将组织合规水平划分为基础合规、系统合规、卓越合规三个层级,为企业提供了可阶梯式提升的清晰路径。
标准创新性地引入量化评价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合规管理 "难以测量、不易比较" 的痛点。通过对合规培训覆盖率、违规事件整改率、制度执行符合率等关键指标的设定,组织可精准识别管理短板。例如在金融领域,标准推荐的 "客户身份识别准确率"" 交易监测异常率 " 等指标,已被部分国际银行用于提升反洗钱合规效能。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同步开发的在线评价系统,可支持企业通过自评与专家会诊相结合的方式,生成包含改进建议的结构化诊断报告,使合规评价从复杂的人工审查转变为标准化流程。
中国在标准制定中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担任该标准项目召集人,全程主导框架设计与技术内容研制,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合规管理国际标准领域承担牵头职责。参与制定的专家团队将中国在中央企业合规管理、跨境经营合规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转化为 "境外合规风险分级管控"" 第三方合作合规评估 "等特色条款,使标准既具备国际通用性又兼顾发展中国家实践需求。此前我国牵头制定的 ISO 37303《合规管理体系 能力管理指南》已同步推进,形成了" 建立体系 — 评价有效性 — 提升能力 " 的完整标准体系链。
业内专家指出,该标准的实施将重塑全球商业合规生态。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监管要求趋严的背景下,ISO 37302 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合规 "通用语言",有助于降低跨境经营的合规成本。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测算,采用该标准的组织可平均降低合规风险成本 20% 以上,合规管理效率提升 40%。对于 "走出去" 的中国企业而言,通过该标准认证将显著增强国际合作伙伴与监管机构的信任,为参与全球竞争增添 "合规名片"。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标准特别强调了合规管理与信息化的融合。鼓励组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监测能力,要求将数据安全保护合规率、系统日志完整性等数字化指标纳入评价体系。这种前瞻性设计使标准既能解决当前合规痛点,又能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带来的治理挑战。
ISO 37302 的发布恰逢全球合规监管强化期,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中国《数据安全法》等法规的实施,使合规管理从企业 "可选项" 变为 "必答题"。该标准的落地将帮助各类组织建立 "预防 — 监测 — 改进" 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合规管理从被动应对监管向主动创造价值转型,为全球经济贸易的合规化发展注入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