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2025 年 7 月 25 日)在第三届广西企业标准化促进大会上,中英文版跨国团体标准《T/GXAS 1033—2025 医疗护理员服务操作规范》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医疗护理服务协同发展迈出关键一步。这一由广西主导制定的跨国标准,首次建立中柬两国医疗护理员服务操作的统一技术框架,为跨境医疗服务标准化提供 “广西方案”。
一、标准创新:填补跨国医疗护理服务空白
该标准由广西护理学会提出,广西陪陪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柬埔寨德崇和平国家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等 22 家中柬机构共同研制。标准共 8 章,涵盖清洁照护、饮食照护、排泄照护、给药照护、应急救护等全流程操作规范,并针对不同患者需求提供生活照护、心理支持等多维度指导,适用于医疗机构、居家、社区等场景。作为首个跨国层面可量化、可执行的医疗护理员服务体系,其发布填补了跨境医疗护理服务操作标准的空白,为行业提供统一技术依据。
“标准明确了医疗护理员的服务流程和质量要求,例如在床单位更换操作中,规定了从物品分类归纳到消毒通风的 12 个具体步骤,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广西陪陪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标准还引入星级评定机制,将服务质量与薪酬挂钩,激励护理员提升专业水平。
二、跨境协同:打造中国 — 东盟医疗服务互通桥梁
广西依托区位优势,以标准对接推动跨境医疗资源共享。此次发布的标准不仅实现中柬两国护理服务操作的互认互通,更通过中英文双语版本为东盟国家参与医疗护理标准化合作提供便利。柬埔寨德崇和平国家医院代表表示,标准的实施将促进两国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和资格互认,“未来柬埔寨患者到广西就医,可享受到与本国标准一致的护理服务,这对深化区域医疗合作意义重大”。
这一成果是广西推进国际医学开放合作的缩影。近年来,广西通过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建立 “1369 生命直通车” 跨国医疗救助机制,累计救治中外患者 650 余例。此次标准发布进一步强化南宁在东盟医疗服务标准化合作中的枢纽作用,助力构建 “广西智造 + 东盟通道” 的跨境医疗服务生态。
三、产业升级:推动医疗护理服务规范化发展
广西将标准化作为破解医疗护理行业痛点的关键抓手。数据显示,改革前全区医疗护理员缺口达 31 万人,且存在服务不规范、收费混乱等问题。通过实施 “六个统一” 规范管理(统一登记、培训、评价、着装、标识、管理),广西已在 15 家试点医疗机构实现护理员数量增长 112%、患者满意度提升至 97%。
此次发布的跨国标准与广西正在推进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改革形成联动。根据《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试点方案》,广西计划 2025 年实现 60%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覆盖标准化护理服务,并将培训规模扩大至 8000 人,通过 “数智人社” 系统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标准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它的发布将加速护理服务从‘经验型’向‘标准化’转变。” 广西标准化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战略意义:赋能 “健康丝绸之路” 建设
作为中国 — 东盟合作的前沿,广西正以标准化推动医疗服务 “引进来” 与 “走出去”。除医疗护理员外,广西还发布《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范》等 43 项原创性团体标准,形成覆盖医疗、物流、电商等领域的跨境标准体系。这些成果被纳入《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 年)》,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典型案例。
“广西通过标准制度型开放,将本土经验转化为区域规则,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在大会上指出,跨国团体标准的制定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标准竞争提供了新思路。